中國超導量子計算機祖沖之3.0亮相:105個量子比特,媲美谷歌的Willow
2024年12月1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STC)的中國科學家研發的中國超導量子計算機祖沖之三號在arXiv上發表。擁有105個量子比特,它比谷歌最近使用72量子比特的 Sycamore 處理器取得的成就高出六個數量級,標志著超導量子計算取得了重大飛躍。
是什么讓中國量子計算機祖沖之3.0脫穎而出?
中國的祖沖之3.0超導量子計算機是一系列旨在突破中國量子計算極限的創新成果之一。
祖沖之3.0采用105比特架構,實現了高操作保真度,單比特門、兩比特門和讀出保真度分別達到99.90%、99.62%和99.18%。
中國的祖沖之3.0超導量子計算機代表著重大飛躍,與前代相比,它提供了更多的量子比特和更強的計算能力。其大規模處理復雜量子算法的能力使中國成為量子研究領域具有競爭力的全球領導者,與谷歌和IBM并駕齊驅。
祖沖之3.0的核心特性之一是其使用超導量子比特,這是實用量子計算最有前途的候選方案之一。
這些量子比特在極低溫度下運行,展現出諸如疊加和糾纏等量子特性,與經典計算機相比,具備顯著更強大的計算能力。
中國量子計算機祖沖之3.0對陣谷歌的Willow
2024年12月9日,谷歌宣布推出Willow量子芯片,在量子糾錯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這一突破在使用更多量子比特進行擴展時,能以指數級方式減少錯誤。
2022年,中國科學家首次在祖沖之2.0超導量子處理器上實現了距離3的表面碼量子糾錯(QEC),標志著首次驗證了表面碼方法的可行性。
2023年,谷歌實現了碼距為3和5的表面碼邏輯量子比特,首次證明了錯誤率隨碼距增加而降低。
在2024年12月的最新研究中,谷歌利用Willow處理器實現了碼距為3、5和7的表面碼邏輯量子比特,顯著降低了邏輯量子比特的錯誤率。這項研究從概念上驗證了表面碼方法的可擴展性,為集成和操控大規模量子比特系統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目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STC)超導量子團隊正在基于祖沖之3.0開展相關工作,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實現碼距為7的表面碼邏輯比特,并計劃將碼距擴展至9和11,為大規模量子比特集成和操控奠定基礎。
中國超導量子計算機:科學與商業影響
中國祖沖之3.0超導量子計算機的研發不僅是一項技術成就,也是全球量子計算競賽中的重要一步。
該系統的創新性和可擴展性標志著在追求容錯、實用量子計算機的征程中開啟了新的篇章。
量旋是一家來自中國的領先量子計算公司,致力于將量子技術產業化,并使其能為各行業所用。
量旋開發并生產工業級超導量子計算機、教育級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機、量子芯片、量子計算云平臺和量子應用軟件。
量旋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已成為密碼學、藥物研發量子教育、金融、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量子研究的有力工具。
在密碼學領域,SpinQ量子計算機有可能打破現有的加密方法,從而開啟一個新的安全時代。
在制藥領域,其模擬復雜分子相互作用的能力可以加速新藥的發現,節省數年的研究時間。
此外,在AI領域,SpinQ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可以增強機器學習算法,在優化、圖像識別和語言處理等任務中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