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至23日,第四屆 CCF 量子計算大會(CQCC2025)在成都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電子科技大學等聯合承辦。
大會聚焦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領域,吸引了超 1400 名參會者齊聚蓉城,其中包括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學者、工程技術人員、政企部門相關負責人,以及全國高校相關專業的博士生與碩士生。量旋科技攜前沿學術成果與全系列產品亮相大會。
成果展示
全系列產品精彩亮相
展臺現場,量旋科技團隊與來自學界、產業界的與會嘉賓展開深度互動,通過產品實物演示、技術細節解析、應用場景介紹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其在量子計算硬件研發、軟件服務及行業解決方案落地等方面的核心技術成果與創新突破。
現場,少微C20、少微C63兩款超導量子芯片及晶圓吸引與會人員駐足觀看,兩款不同比特規模的芯片可靈活匹配多元化應用場景與預算需求。少微系列芯片憑借高 Qi 值、長比特壽命與高穩定性等優勢,能讓量子比特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量子特性,支持更復雜的計算操作,有效提升量子計算的可靠性與結果準確性。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芯片均由量旋科技自主投資建設的專用量子芯片生產線制造,從晶圓加工到封裝測試的全流程實現自主可控,不僅有效規避交叉污染風險,更通過精細化工藝管控確保產品質量的一致性與穩定性。
此外,量旋科技還帶來了一站式量子計算實驗平臺 —— 量旋雙子座 Lab,吸引眾多參會者咨詢。該產品基于核磁共振量子計算原理,搭載先進的射頻技術和小型化的量子系統,能夠提供教室環境運行的真實量子計算實驗,以“體積小、重量輕、免維護、易操作、直觀可見”的特點,天然適配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實驗教學設備和科研平臺。目前,該設備已經成功進入美國瓦薩學院、新加坡科學技術大學、安第斯大學等全球多所海內外高校。
另一臺更加迷你的桌面型核磁量子計算機——量旋雙子座Mini Pro,以“眼見為實”的量子計算交互體驗,吸引參會人員直接互動。通過內置的配套教案和互動游戲,直觀展示量子計算基礎知識、原理和量子算法拓展應用。
從面向基礎教育的量旋雙子座 Mini Pro,到適配高校實驗教學的量旋雙子座 Lab,再到支撐前沿科研的量旋三角座 Ⅱ,量旋科技構建起覆蓋全教學階段的產品矩陣,形成從教學設備到基礎科研儀器的完整產業布局。為進一步推動量子技術普惠化,量旋科技將打造 AI 量子教學助手等創新產品服務,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學與研究效率提升。
軟件及云服務方面,本次展會帶來了企業級私有化云平臺定制部署方案,可根據用戶需求設計并實施高效、可靠的量子計算平臺方案。可以完全獨立于公有云廠商,搭建專屬、安全、私有化的云環境。用戶在充分利用量子計算資源的同時,可以享有更高程度的數據安全和業務靈活性,實現算力資源與數據安全的雙重保障。
除產品外,展臺同步呈現了多個應用落地案例,直觀展現了量子計算的應用潛力:基于超導量子比特的基礎算法演示,生動呈現了量子計算在求解復雜問題時的效率優勢;而在金融科技、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案例,更為相關行業的前沿探索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范本。
近年來,量旋科技在產業化探索與生態合作中持續發力。在教育領域,助力我國 “量子信息科學” 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量旋科技陸續與陜西科技大學、湖北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等高校簽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專業建設、課程研發、科研成果轉化等產教融合新模式。
在產業領域,公司持續與頭部企業探索量子算法在復雜計算場景中的應用,包括與華大基因攜手破解基因組組裝難題,與華夏銀行合作探索投資組合配置優化、商業銀行運營管理及智能決策等場景領域的創新實踐。
目前,公司產品和服務已覆蓋全球五大洲 40 余國,服務超 200 所高校、科研單位與企業。展望未來,量旋科技期待與教育科研、生物醫藥、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交通、電力、通信等更多行業伙伴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并拓展量子計算的應用場景,為各類復雜計算問題提供更具突破性的量子解決方案。
技術交流
主題報告分享最新學術研究
三天會期內,大會以“量子計算融合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為主題,推出了九場知名專家帶來的大會特邀報告、一場全體圓桌論壇,以及23場分會,從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產業應用、標準制定等多維度全方位探討量子計算與量子科技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未來產業。
CCF會士、CCF秘書長唐衛清、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興國和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趙志欽,以及CCF量子計算專業委員會創始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為大會進行致辭。郭光燦教授指出人工智能與量子科技天然互補,面對科技發展與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歷史機遇,應堅持開放共享、堅持跨學科合作、堅持場景牽引來發展量子科技。
作為國內量子計算領域規模最大的學術盛會,本次大會邀請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賈金鋒、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蘇剛、西交利物浦大學數理學院教授丁津泰、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員Damian Markham等九位知名學者為參會者進行大會特邀報告。
在7月23日上午“量子計算產業探索·解碼應用生態”分會上,量旋科技算法研究員、香港科技大學巫梓鵬博士發表了題為《量子算法與機器學習:驅動未來計算的新范式》的演講。
巫梓鵬博士的演講重點探討了幾大研究方向:一是量子哈密頓量參數估計與動力學預測的雙向機器學習模型;二是量子機器學習在基因組組裝等復雜計算問題中的具體應用;三是機器學習如何賦能量子糾錯碼的研究與發現。相關研究為人工智能與量子計算的雙向賦能、容錯量子計算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本次大會通過精彩的大會報告,涵蓋理論算法、軟硬件結構、物理實現等方向的專題論壇,高規格產業論壇與專業展覽,有效促進了我國量子計算乃至量子信息領域的學術交流,為促進我國量子計算與計算機學科的協同發展搭建了平臺。